阅读历史 |

第169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卖。

身处帝王位上,原就无法。

李乾颔首应下了沈衡的请求。

却并不明了,子彦为何会火急火燎闯进了福宁殿,一进门,还因脚步过于急切,不小心趔趄了下,扬手打翻了沈幼薇送给他的莲子羹。

沈幼薇吓了一跳,抬头迎上了洛川王凛凛的眼眸,悻悻站在了旁边,一时间,不知是哪里招惹了这位冷面王。

李乾失笑道:“到底是什么事,竟叫你如此惊慌?”

秦陌望了那地上的羹汤一眼,长吸了一口气,回过神来,也知自己一时关心则乱。

秦陌并不确定当年李乾的病弱,是否是沈幼薇所致。

只是兜兜转转,她仍如前世那般,走进了皇宫深墙。

冥冥中,就像有一双无形的手,将一切必然发生的事情,拉回到他的面前。

秦陌心中不由生寒,实在是怕兄长的命运,终是会如前世那般,不可逆转。

可若要李乾平白无故怀疑沈幼薇,怀疑一向高洁的沈衡,秦陌没有足够的证据。

秦陌即刻拱手道了歉。

李乾见他特意到福宁殿来寻他,想必是有什么要事,婉言令沈幼薇离去。

秦陌坐到了他旁边,柔声开口询问:“哥,你还记不记得隆庆十八年发生的事?”

李乾:“你是说北伐战败那年?”

秦陌点了点头。

李乾的脑海瞬间被回忆灌满,“怎么会不记得。当时父皇要你替我出塞作质,我不同意,说哪有弟弟替哥哥的道理,你明明也很害怕,偏偏却说你虽比我小,却比我强壮。”

也就是在那个时候,李乾在心里,永远记住了秦陌对他的这份恩情。

不论将来是何等形势,子彦都是他的弟弟。

秦陌一下陷入幼时的纯真回忆中,同他一并笑了笑,续问道:“那你可还记得,舅舅有没有同你说过,大周当时为何会战败?”

“不是粮草供应不足吗?”

“具体是哪一处的供应出现了问题,他有说过吗?”

李乾想了想,摇头道:“我那时年龄尚浅,父皇每日考我功课,却很少同我讲朝政。”

看来李乾也并不知情。

秦陌眉宇紧蹙,只得往前靠近了点,像幼时般拉住了他的衣袖,沉吟良久,终还是提出了口,“哥,我想看禁卷。”

窥看先皇秘辛,绝不是什么心怀敬意的举止。

秦陌以为说服李乾,要耗费很大的口舌。

李乾却深深看了他一眼,沉吟片刻,问道:“你刚刚那般问我。你想看的,是不是就是隆庆十八年的禁卷?”

秦陌的沉默,给了他肯定的回答。

李乾并没有如他所料的讶然,激烈反对,反而默然了会,叹息道:“想不到,还真的会有这么一天。”

秦陌犹疑地看了他一眼,李乾娓娓道来。

隆庆帝崩逝那日,曾特地拉着李乾到了床前,同他交代,倘若日后有朝一日,子彦回来了,想查隆庆十八年发生的事,提出要看禁卷,你记得答应他。

当时,隆庆帝从枕下拿出了一把钥匙,放到了他手上,嘱咐他,除非子彦提出要看,否则不可擅动。

李乾并不明白隆庆帝所指,听着他剧烈的咳嗽,只能擦着眼泪答应。

李乾将钥匙从橱柜中取出,递给了秦陌,“那份卷宗虽列为禁卷,却并没有随父皇埋入皇陵,一直都在大理寺保管机密要件的密室里。”

秦陌接过钥匙,不由回想起隆庆帝小时候把他抱在怀里掂重量的情形。

大周北伐战败,秦陌成为了受害者之一。

隆庆帝被迫送外甥替独子出塞,何尝心里不疼。

战士无过错,百姓亦无过错,而他斩崔墨白的是非对错,隆庆帝心中觉得最有资格评判他的人,当是秦陌。

他自知对不住这个外甥。

只是为何隆庆帝猜想有朝一日秦陌可能会想知情,大抵是心中预料,他若归来,必然会是坚定不移的主战派。

大周未来,主战与主和,必当还会纷争不断。

然隆庆帝是否察觉出当年战败一事,与主和派恐有关联,秦陌已无从得知。

--

当秦陌拿着钥匙推开了大理寺密室的石门,兰殊也迈上了回京的船板。

年十六,秦陌他们启程离开没多久,朝廷一开工,户部即刻遣八百里加急,往临安颁发下来了一道召令。

赈灾贪污一事已尽数查清,户部的新任尚书当年受过公孙霖的举荐之恩,年前收到公孙霖千里之外寄回来的书信,知晓了崔二姑娘在杭州的举措。

尚书大人即刻吩咐主簿带着众人敲上算盘,将兰殊的计划仔细估算了一遍,虽有风险,却确实可行。

加上公孙先生的美言与赞誉,尚书大人有意支持兰殊的举措,决定将兰殊替朝廷出资的那一大笔赈灾款,以批款给兰殊实现同里小镇变革的形式,弥补给她,并将这场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